蓮生活佛文集『靜聽心中的絮語』  pg. 82

娑婆世界,又稱『堪忍世界』,我教大家『學會讓步』。

『忍辱』是六波羅蜜之一,我們忍耐不如意的環境而不生嗔恚的心,安住於心,且要不動心。

想一想—

我們行者修的是『忍法』。

佛陀教我們,『忍辱』是七賢位之一,是四善根之一。

爭執會帶來禍患,有什麽好爭,又爭什麽?爭來爭去也是空。

我舉一例:

一個富豪,乘船過河,船翻了,富豪死了,富豪的屍體,被一位漁人尋獲。

漁人要求富豪家人,給付高價,才取回屍體。

富豪家人去請教一位有知識的人,有知識的人說:『他無法把屍體賣給他人,他一定會讓步。所以,可以暫緩,不用急。』

漁人發現對方不急,而屍體也發臭了,他想讓步,但,心中不甘,也去請教那位有知識的人。

有知識的人說:

『慢著!他們家人無法從其他地方買到那具屍體,他們一定會讓步!』

這個例子,令我想笑,如果大家都想對方會先讓步,那就僵住在那裡了,誰也不讓誰,讓不出來。

天下的事情,原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,就是因為雙方都不肯先讓一步,結果,煩惱來了,胡思亂想,心情沮喪,因為憂慮而身心難安。

那位有知識的人,教人的方法是錯誤的,他應該教人家『先讓一步』,而不等著他人讓步。(請記住我的話,自己要先讓步)

這世界為何有戰爭?雙方均不讓步。

為何家破人亡?雙方均不讓。

為何人與人爭執不休?雙方均不讓。

這世界已經是『苦』、『空』、『無常』了,雙方再不讓步,是苦上加苦,等於苦苦。學習佛法的人,要懂得自己先讓一步,這樣才能海闊天青啊!

讀者心得:
在修行的過程中,修行人都以六波羅蜜為修行標準,隨著修行的層次變化,當心接觸外境時所產生的種種反應所故,都不離開六波羅蜜的修行。六波羅蜜其中的忍辱波羅蜜在金剛經裡有一段可以供為參考:忍辱(羼提波羅密)《金剛經》「須菩提!忍辱波羅密,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,是名忍辱波羅密。」:包括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及「無生法忍」,其為菩薩能在「位高時不傲慢放縱」、「被侮辱時不屈/居於怨恨」以及「外界現象變化時不會痛苦煩擾」等不生瞋業。但忍辱只能對治「自身的瞋恚(即自身造成的瞋礙),而不能對治「他人的瞋恚(即他人造成的瞋礙)」,且單單只會「忍辱」並沒真的完成「修成正果」或「解決問題」,而真正要完成修成正果或解決問題則是需要輔助六度中除「忍辱」的另外五度。故佛陀說的「忍辱」,並不是真的叫人「只會忍辱」。

由此可見,在這當中的六波羅蜜修行方法必須隨著心的修行層次變化而改變。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圍繞著如何對治「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』而立。就比如我們每天都要呼吸,我們也沒有必要刻意要呼吸,修行就是要把這些種種的方法融入生活裡。當六波羅蜜的布施、持戒,忍辱、精進,禪定及般若修行到了某個層度,很自然的就會融入生活,並不需要刻意布施、持戒,忍辱、精進,禪定及般若。

吉米藏 作


讀者心得:
『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』、『小不忍則亂大謀』。忍辱是佛弟子必修的法門,甚至有些祖師說:忍辱是最高的修行法門。遇到逆緣要視為佛菩薩賜予考驗,不應怨天尤人,正是突破自己修行層次的時機。。是一切的事情不能解決往往是心量的問題,把心放寬,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人事問題。

釋蓮密上師

讀者心得:
安照佛陀的教法一切都是有其因缘果報,而不是無缘而成行。

佛說: 欲知前世因,今世受者是

          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

我們身為修行人是先要了解因缘果報, 今生所遇到的善恶缘都是來之自己前世的善恶業力。逆來顺受。業力的形成是自己的心念决定的。心念的邪恶是悪業,心念的善良是善業。這都是心識引導我們的一切行為所照的業。

假如自己内心還是繼續過去的業力和思想,那麽今生就不斷的在照業。所以需要先体會和了解業力是苦的。因此今生最重要的是用菩提心去播種開創未来的一片廣大善種子,這肯定在未来有一个條光明的道路在等待着我們去觉悟成佛。

蓮緻上師